陈洪馆主媒体报道之《羊城晚报》

文/记者 林清清 实习生 孔令玲 图/林清清


古琴雅集之隐字诀
金羊网 2008-03-20 15:33:02



古琴,印象中都是江湖高人隐士之好。原来,广州闹市中,也隐藏了一帮以古琴为乐的“高人”

文/记者 林清清 实习生 孔令玲 图/林清清

  虽说整个广州会弹古琴的人不过一百来人,可谓曲高和寡。但人虽少,雅集之兴却不低。多则四五十人,少则三五知己,每月择一清静雅致之地,或在某琴友私家琴房,聚众弹奏品评交流,其乐也逍遥。时尚闹市里的隐秘风雅,强烈反差之下,天然就有着一种吸引力……

“古人所谓雅集,也就是士大夫文人们,一起弹琴吟诗,写写字画。他们是同一个阶层的人的雅集。但是像我们现在就没有这样一个阶层,就是纯粹的琴人聚会,乐趣也更纯粹。”随性尽兴,就是这群业余古琴玩家的雅集态度。

1.jpg

隐于闹市

隐匿于高楼的古琴雅集

  广州天河,龙口西路一幢高楼的20层,窗外是一圈圈鳞次栉比的高楼,并隐约有车水马龙之声。然而主人陈洪却说,这里很好,窗外可以看到山,心旷神怡。于是,此高楼私宅亦有别称“天河弦馆”。果然是大隐于闹市的古琴玩家,于高楼间也可看到空旷之意。一曲《流水》分三段事件,在闹市高楼之上上演。

  这是一次位于闹市中的古琴雅集。被琴友们称作“大老师”的陈洪刚刚斫出了新琴(注意,造古琴不叫做,应称之为斫),便邀请三五好友,赏琴品评一番……

  古琴大师徐文镜之孙女徐思杭,用新琴弹起了《忆故人》,琴音袅娜,如诉如泣,“这首曲子每次弹及都觉得音韵哀伤。”“故人并非只是逝去的人,把他理解为老朋友,你自然就不会这样处理,也就豁达了。”“大老师”陈洪却有如此解释。

  相对于徐思杭的婉约风格,“逍遥指”刘勇刚则曲风“勇猛”。据说一首古琴名曲《流水》,他演奏的极简版只需要5分钟,而另一位玩家方华,则可以“细水长流”至半小时。“我先来个极简版吧!”“逍遥指”爽快地答应。于是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,澎湃之下,差点把琴给弄飞了。“每次弹到这里,我都会担心琴会飞出去呢!”接着方华与陈洪上场,续完这一曲分了三段的《流水》。“这种一曲三人接力很少有,不过随性所至也无妨。”玩家们玩得兴起,不同的演奏风格令同一首曲子呈现三种面貌。“事实上,古琴琴谱从来只标指法,不标节奏,所以不同琴家,演绎可以完全不同。相同琴曲拥有多种不同曲谱,相同曲谱拥有多种不同弹法,甚至同一琴家在不同场合不同心境之下,也会将同一琴曲弹出不同味道”。

“古琴的音色如此特别与细腻,不适宜用于参加大型的演奏,否则它的声音就要被淹没了。”广州琴友虽不多,却很活跃,每月都会有一次聚会。多时四五十人,如同一个小型音乐会,谁都可以上台演奏;而小型聚会则通常在琴友家中,五六个人,时而鉴琴,时而抚曲,或是天南地北离题万里地交流,只要随意尽兴就好。

“古人所谓雅集,也就是士大夫文人们,一起弹琴吟诗,写写字画。他们是同一个阶层的人的雅集。但是像我们现在就没有这样一个阶层,就是纯粹的琴人聚会,乐趣也更纯粹。”  

2.jpg

隐于人心

“老古董”的新面孔

  他们都有着古色古香的别号,陈洪号“大漠长河”,刘勇刚是“逍遥指”,而胡震寰则为“鸣尘”……但这些别号,同时也是网名。网上,他们插科打诨嬉笑怒骂;网下,他们也顶着副年轻的外表,忙碌着各种与古琴无关的营生。

“喜欢古琴的人,骨子里应该是有着某种印记的。”刘勇刚说。不过,这种印记的深浅与作用不一。广州这群古琴玩家,却非传统的老先生模样。年轻的外表,从事着与古琴无关的各种商业社会的职业。“我想这群人都喜欢传统文化,对物质的要求没有那么高,但每个人都很有自己的个性。”星海音乐学院的黎敏这样点评。

“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古琴音色特别,很喜欢。但你知道,当时学习古琴的途径极少,哪怕是现在也不如学习别的乐器那么方便。别说找老师,连买书、乐谱都很难。结果,我兴致一来,买了把琴,看着光碟自学了4首曲子。”从事广告业的刘勇刚不仅“逍遥”,而且是传说中的“鬼才”,能自学古琴。

“古琴也不过是一项自娱自乐而已,我不巧就学了,难道还能退回去换一门?”中山大学软件学院大四学生胡震寰,在雅集中时常负责插科打诨。“老古董么?自己玩么,管其他人做啥?”

“美女思杭有家世背景,又通茶艺,看她弹琴就是一种如入画中的享受。这四处晃懒懒散散的方华,平时不多说话,但一鸣惊人一语中的。而且他耐得住寂寞去啃古谱,一首古曲,他能收集到七八个版本,再从中慢慢筛选自己的蓝本;陈洪因为别号‘大漠长河’,我们尊称为‘大老师’。他不仅弹琴,还发烧到自己斫琴。”一边喝茶,琴友们一边互相点评着彼此印象,夹杂着插科打诨。

  “北京、上海虽然琴友规模最多,广州琴友的气氛却最活跃好玩,时常有各种主题的大小雅聚。”徐思杭说,“这可能与广州这个城市的包容温厚同时又兼具生猛的性格有关。”

3.jpg

隐于态度

不为修身,不谈风雅

“你不觉得,古琴的音色与人生暗合么?古琴音量不大,音色低沉,频率也低缓。”正如人生,不可能总在冲锋陷阵,余韵更为重要。重隐而非显,不愿往自己身上贴标签、套概念,古琴玩家玩得真实方才而尽兴。

  尽管古琴成为中国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中唯一乐器,却总还是少人识得。《功夫》里的武器古琴,据说形如古琴,却比真琴大得太多,并且配乐用的是古筝曲。而许多电影电视中,古琴往往被左右放反。甚至经常有人会将古琴与古筝混为一谈,同样喊为“古筝”。这些情形都令古琴爱好者们心痛。

“不过,我们也不爱动辄说古琴是为了修身养性。对于古琴,有人纯粹是喜欢它的音色,有人则是思想追求上对它的“清微淡远”有所共鸣。为了修身养性而习古琴,我想是一种舍本逐末。我们的喜好其实很单纯。”“大老师”说。

“不要往我们身上套什么风雅,不要上升到哲学意义的高度,我们也是俗人一个。我们玩音乐,不是被音乐玩。也许这是我们作为业余玩家的最大乐趣。”玩家最后嘱咐记者。

■记者手记

生活不过如此

  江湖中的奇人异士很多,高人隐士也很多。古琴玩家无论如何应算一种。

  尽管星爷的电影里,古琴高手会发出“犀飞利”的“古琴冲击波”,当然我们都知道那不是真实的。只是,隐藏在广州闹市中的这一班古琴玩家,却也低调谦逊得紧,拒绝这神圣化的光环。

  他们,并没有戏剧化的宽袍大袖、仙风道骨。同样戴着眼镜在网上嬉笑怒骂,在现实的世界里做着商业的非商业的与古琴无关的营生。走在人群中,他们就是一个普通人。但他们会在快速忙碌里留出的空闲静心品茶抚琴,也会呼朋唤友去赏梅爬山时负琴前往,于花间弹琴赋诗,生活便似乎多了诗意,也更多了些空间,留给所谓的“高远禅意”,也留给自己的自省。

“想弹就弹,弹完就算。”面对记者,胡震寰的回答看似调侃,其实也是一种活于真实的生活态度。不见得非要攀上什么大俗大雅的概念,真正的用心生活,不过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