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常会看到一些携琴访友的画作,几簇青山,一波绿水,一个童子,数个闲士,风雅之极。
画家往往取意不取实,没有几个把琴画得像样的。
但这些贤士也好、闲士也罢,他们同样取意不取实,他们携的琴未必是琴,访的也未必真是友。
他携访的是一种情怀。
记得陶公有这么一首诗:
东方有一士,被服常不完,
三旬九遇食,十年著一冠;
辛苦无此比,常有好容颜,
我欲观其人,晨去越河关。
青松夹路生,白云宿檐端,
知我故来意,取琴为我弹;
上弦惊别鹤,下弦操孤鸾,
愿留就君住,从今至岁零。
这是一首典型的携琴访友图,大意是说东方有位每月只有九顿饭,一顶帽子戴了十年的寒士,辛苦无比却豁达志远,于是爬山涉水去拜访他。这位高士很高兴有人来看他,取琴为他弹奏,作者说希望长久居留于此与高人成为岁寒之友。
但实际上现实并没有这位"东方高士",那是作者的想象,或者就是作者自己理想人格的外物化表现。
访友、听琴只是一种联想的方式,他内心的情感需要通过种方式来表达。
从诗中所提到的曲子《别鹤》和《孤鸾》中,可以窥见陶公的情绪感怀,感怀自己高洁安贫,感怀自己不为人知。
若五柳先生者可以有这种情怀,春风得意,辉煌腾达者那一定是不会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