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洋新闻 时间: 2014-04-06 来源: 广州日报 作者: 王晓全 蚁畅
文/记者 王晓全 蚁畅
图/记者 苏俊杰 实习生 林毅鸿
天河北一琴馆位于20层高楼 馆主陈洪在闹市中以琴会友
“我喜欢自由、潇洒、玩得高兴。”陈洪热爱古琴,他对古琴的态度也体现在生活之上,什么都有点风情与讲究。他在天河北的一座高楼上开了一座琴馆“天河弦馆”,取其意“天上银河”。琴友们在20层楼高的琴馆上可俯瞰天河区,焚香抚琴,确实别有风情。
在天河区龙口西的车水马龙之中,藏着一座适合玩赏风雅的幽静小馆。这座位于20层楼上的“天河弦馆”,在过去几年集纳了四方琴友,在此品茶、弄香、玩琴。闹市里也有此生态,殊为难得。
琴馆:
不求典雅奢华
只求有情有趣
4月2日下午,暴雨骤停,记者走入弦馆,绕过屏风,墙面上挂着的一幅字十分醒目,上书“以琴会友”。字幅之下,是一张实木茶桌,桌上是竹编烟灰缸、竹编杯垫和一套茶具。长条坐凳制自樟木,琴桌则是桐木所制。
弦馆的家具没有既定风格,馆主陈洪自称其为“自然风格,山野之趣”,有点粗犷,有点讲究,却又没有一个张扬的来头。陈洪说,太过典雅的家具,一来贵,二来严肃,感觉就不对味了。
“我喜欢自由、潇洒、玩得高兴。”陈洪对古琴的态度也体现在生活之上,什么都有点讲究,但什么都留点余地,不会把它们做得那么一本正经。
“天河弦馆”这个名字是陈洪的启蒙老师所取,他说,这里的天河并非天河区的天河,而是取“天上银河”之意。记者透过20层高的玻璃窗,可俯瞰天河区,确似在天上。
琴缘:录音带中琴音 引他以琴为业
陈洪说,他第一次听到古琴,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从一盘叫《中国古代十大名曲》的录音带里听到的。陈洪用从这盘录音带中“听到一种很美很美的音色”,其中的《渔樵问答》、《平沙落雁》令他百听不厌。
2000年,三十而立的陈洪接触到第一个古琴圈子,他对古琴的悟性颇高,第一位古琴老师区君虹曾说:“你就像一块大海绵,给你倒多少水,就能吸多少水。”
此后,陈洪先后拜师岭南好手陈磊、四川的寇文犀、广陵的梅曰强、深圳的姚亮等人。如今的陈洪不仅以琴为乐,还以琴为业,一边教学一边斫制古琴。而且现在找他学琴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斫琴:一张费时九月 古琴大师帮衬
在斫琴这门功夫上,陈洪说在头两三年,尝试制作的四五把琴全都失败了。3年后他斫的琴终于可以用来弹奏,他至今还记得,第一把斫制成功的琴被广州琴友买走,还是一位前辈。
在卖出七八十张琴后,陈洪的琴迎来了一位尊贵的买家,那就是古琴大师姚亮。老师居然向后辈买古琴,这让陈洪感到很高兴。作为古琴大师,姚亮手上有大把的名家琴,选琴也很慎重。因此,陈洪起初还不相信姚亮真会选自己斫的琴。
通常,制作一张琴要八九个月,其间会同时制作数把琴。现在,陈洪每年斫制20张古琴,其中有一半被琴友预订。他从来没为自己做的琴取过名字,只在琴腔里留下款号。“我不是这张琴的主人,大大咧咧地把名字刻在琴面不好,就像西装袖口里面的商标一样,里面留下款号足矣。”
玩琴:点上一支檀香 泡上一壶好茶
陈洪告诉记者,一般的古琴圈子,琴友聚会以演奏会和雅集的形式为主,演奏会是由古琴大师进行,规模大一些的雅集则是某特定圈子的人表演,聚上三五十个琴友参加。
在“天河弦馆”中以琴会友,是松散随性的。在这里,不经意间的一个电话,就来了一个琴友,陈洪觉得太单调了,就再叫上几人。三五人、七八人聚在一起,自然少不了弹奏,看彼此的技艺有无进步。同时会在香炉上点一支檀香,若有人带来好茶,就泡上一壶边喝边聊。这里的琴友之会,氛围不那么拘束,一个人在那儿弹,其他人可以小声说几句话,还可以下下棋。这也是陈洪从古琴中悟出的生活美学。
陈洪对古家具也颇有研究,对茶道、书法等风雅之事也颇为喜爱。“哪怕我对它们了解不深入,但我感觉这是相通的。弹琴要焚香,但在旁边放一桌麻将就不适合了。古琴是美的,萨克斯风也是美的,但放在一起并不相称。”